领先车焦点
领先车焦点 > 车市 > 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有料!

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有料!

编辑:柳暮雪   时间:2024-10-20 22:09  来源:盖世汽车  阅读量:6284     

升级的盛会,开放的主题。

10月18日,以“科技 智驭未来”为主题的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在安徽芜湖拉开序幕。本届创新大会由原来的奇瑞科技DAY升级而来,由一天升级为持续一周的科技创新盛会。

当天,活动最重磅的主题大会在芜湖宜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上千位政府、院校、科研、专家、全球合作伙伴,其中包括600余名国际友人,共同见证这一科技创新盛会。

大会系统性示了奇瑞过去一年在全科技领域上的创新实践和成果,共同探讨对未来汽车发展的深入思考,向全球汽车产业彰显出中国汽车品牌的硬核实力。

“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

今年1~9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突破175万辆,连续成为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赛道“双增长”,国内、海外赛道“双增长”的汽车企业,且“四赛道”销量全部刷新纪录,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强势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依托技术奇瑞的强势赋能,奇瑞集团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完成量质齐升的全维进阶。在大会现场,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发表讲话:“创新是奇瑞的灵魂,是刚需。奇瑞通过创新赋能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动品牌向上,成就奇瑞长期主义amp;lsquo;有量又有质amp;rsquo;发展。”

同时,在智能化竞争力已成为产业和企业全新发展高地和战略支点之际,尹同跃表示,奇瑞将在创新驱动下,持续探索技术“无人区”,牢牢抓住智能化这一重大机遇和技术突破方向,明年,奇瑞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

正是源于27年的持续创新,奇瑞以经得起考验的实力,驱动技术奇瑞不断进阶。而经过瑶光2025战略两年的积累和探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跨界创新、融合创新的奇瑞,在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和银河生态五大技术领域全面进阶。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CTO高新华博士在大会现场也表示,奇瑞实现了鲲鹏电池、端到端大模型、智舱大模型、飞行汽车、云台智能底盘2.0等10+项重点技术突破,构建起高质量技术价值创新链,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世界前沿。

奇瑞对前瞻科技与未来出行的思考与探索也从未停止。本次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现场设置四大品牌整车区、战损车体验区、智能化体验区等多个专区,展出包括奇瑞五大技术领域、商用车amp;绿能、奇瑞科技、高校展品、供应商展品在内的108件展品,充分展现出奇瑞科技创变成果和创新实力。

而奇瑞在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也坚持开放包容扩大技术合作边界,致力于携手合作伙伴打造“没有围墙的研究院”。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不仅是奇瑞集中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盛会,更已经成为一场全球前沿技术行业交流盛会。

发布会现场,开阳实验室正式成立。作为面向全生态链全产业链的研发实验室体系,开阳实验室汇聚全球顶尖智慧与资源,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让科技创新真正落地生根,为奇瑞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不仅是一场科技盛宴,更是回馈全球1500万奇瑞用户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热爱。未来,奇瑞将肩负起全球企业公民的担当,汇聚全球智慧,凝聚行业力量,肩负着引领中国汽车品牌崛起、激发全球汽车产业革新浪潮,共创技术创新的新时代。

引领智能汽车产业化发展

一个问题是,既然奇瑞明年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底气何来呢?

实际上,面对智能汽车行业的快速变革,大卓智驾承载着奇瑞的智能化使命。奇瑞在大会现场发布了面向未来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方案,进化大卓智驾C-Pilot 4.0到C-Pilot 5.0,奇瑞智能车也全面进入高阶智驾NOA元年。

2025年高阶智驾将搭载十几款车型量产上市,从无图城区NOA到自主旗舰高速NOA,都将依托于端到端技术快速实现NOA规模化量产。

此外,奇瑞发布的奇瑞智驾大模型,通过云端World model生成丰富场景,形成感知大模型+规划大模型模拟人脑行为决策,2025年将实现一段式端到端,2027年,形成VLA大模型,让汽车真正进入智能驾驶时代。

此外,雄狮智舱则将重新定义人机交互,带来“好看、好用、好听、好智能、好国际”的新五好AI座舱,并以Lion.AI智舱大模型作为大脑,融合人工智能领域多项领先技术,为用户带来智能、专业、周到的个性化、舒适化的用车体验。

“智能化不客气”当然源于去年发布的“新能源不客气”。经过一年的时间,奇瑞的新能源已进入“行业四强”。“吹过的牛”得以兑现,技术奇瑞也在动力技术领域不断创新。

此次鲲鹏动力全线升级,增程、纯电、混动油耗纪录一起发力,树立新标杆。两驱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5.2L、四驱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5.9L,而百公里电耗低至9.9KWh,百公里亏电油耗2.98L更是改写混动能耗新纪录。

而且,鲲鹏动力新成员鲲鹏电池品牌正式发布,标志着奇瑞补齐了在新能源的最后一块短板和拼图,助力奇瑞构建更完整、更强大的新能源技术体系。

鲲鹏电池品牌涵盖“方形磷酸铁锂系列、方形三元系列、大圆柱三元系列”三大品类、拥有“充得快、跑得远、用得久和够安全”四大亮点。

充得快,支持最大6C快充,充电5分钟,就能增加续航400公里;跑得远,PHEV、REEV纯电续航amp;ge;300公里、EV纯电续航amp;ge;1200km;用得久,超长寿命领先行业20%,终身无忧;够安全,三重耐受设计与精湛工艺的千锤百炼,并采用PPB 级制程质量管控,确保安全无虞。

不仅如此,奇瑞还重磅宣布鲲鹏固态电池的研发也已经在行动,规划2026年定向运营、2027年批量上市,让外界对奇瑞自研电池的速度刮目相看。

四大论坛畅想未来

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期间,也举办了“新能源amp;middot;电池、智能化amp;middot;AI、双碳技术、未来技术”4大技术论坛,围绕电池、AI大模型、自动驾驶、车路云、芯片、零碳、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未来交通等技术领域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本次高峰论坛是由过往的“绿色安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两大主题升级而来。本次高峰论坛中,奇瑞汽车发布了对四大技术领域的思考和行动,展现27年技术自研的积累和成果落地,全面推进实现“瑶光2025”战略,为中国汽车行业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目标,添砖加瓦。

本次论坛以科技赋能发展,紧扣全球科技前沿动态,推动国际汽车技术交流为目的。活动中,奇瑞与海内外院士探求、交流汽车工业各领域前沿科技,并全方位展现了最新技术成果,以开放包容、创新求变的姿态应对挑战与机遇,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贡献力量。

在新能源amp;middot;电池技术论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泰斗”人物欧阳明高出席论坛,并与参会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院士专家表示,动力电池企业要持续提升电池安全性,创新制造高安全电池组,并且要在整个电池设计制造、管理回收过程中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为用户提供更为高质量的动力电池产品。

本次论坛中,也探讨了作为奇瑞创新实力再进阶的代表,补齐了最后一块新能源拼图的鲲鹏家族的新成员“鲲鹏电池”,它也标志着奇瑞兑现了此前的承诺。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古春山在“奇瑞鲲鹏电池极致安全开发”的报告中提到:奇瑞同时拥有电芯和系统自研自制能力,从材料、体系、电芯、系统、整车设计验证与制造、仓储、大数据应用等多角度对电池安全进行全面剖析,强调全产业链的本征安全、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打造出了极致安全的鲲鹏电池。

这款为奇瑞家人专属打造的电池,是奇瑞针对如今新能源用户用车需求,打造的最耐充、最耐热、最耐压的动力电池。鲲鹏电池品牌的发布,也标志着奇瑞加速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自主研发创新牢牢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引领行业迈向更高水平发展。

此外,在智能化amp;middot;AI技术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杨善林和参会专家共同探讨了AI技术在智能驾驶层面的前瞻应用。与会专家表示企业要加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创新智能网联技术,打造数字座舱,加速自动驾驶技术迭代,提升用户驾驶体验。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俊丽在“打造全球通用百万量级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报告中也提到:“奇瑞以引领自动驾驶高质量发展为使命,依托自主搭建的千万辆级银河数据平台,打造大卓智驾系统和雄狮智舱,让用户享受更为智能的驾驶体验,从而让中国智能车走向全世界。”

在本次论坛中,国内外院士专家也充分肯定了奇瑞在新能源电池、智能化等领域的科研创新成果,众多院士表示在奇瑞举办的这次高峰论坛中探讨出了不少新思路和想法,是一次很成功的科技盛会。

此次高峰论坛“共创共赢、开放包容”的理念,赢得了众多院士的高度赞誉,他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中国企业像奇瑞一样,汇聚全球智慧,激发创新思维,向全球展现开放姿态和创新实力,吸引更多人一起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在2022年提出“瑶光2025”战略之后,更是为战略的落地积累了雄厚人才实力。未来5年,奇瑞计划研发投资1000+亿,培养研发人才25000+人,建立300个瑶光实验室,支持交叉科学和跨界技术研究,加上奇瑞汽车搭建的“政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平台,将迅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加快“瑶光2025”战略的实现步伐。

创新是品牌发展的活力之源,奇瑞正在致力于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实现从“中国产品”到“世界品牌”的跃升。同时奇瑞汽车也将秉持开放与包容的理念,融合多元科技精髓,与全球科技界并肩合作,共同推进汽车科技的革新与发展,引领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新高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