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港交所主板新规正式生效,即在《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特专科技公司”一个章节,特专科技公司即日起可提交正式申请。18C制度拓宽了高增长特专科技企业在港上市的途径,助力其在公开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并将进一步提高港交所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业界对18C制度落地充满期待。摩根大通中国科技投行业务负责人朱圆圆对记者表示,此次港交所主板新规改革恰逢其时,在实体经济以新科技为增长动力的背景下,推出更符合新经济企业发展特点的上市规则,以此吸引更多高质量公司赴港上市。预计未来企业软件服务、人工智能、自动化、新能源等企业会通过新规获得发展。
吸引前沿科技公司
18C制度的推出来自于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在朱圆圆看来,过去五年至十年是消费互联网高速增长时期。如今,科技转型正迈入新阶段,数字化、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服务、量子计算、绿色能源等新技术将在未来五年至十年,更深入地渗透到实体经济。
“新技术公司的特性往往在于拥有高附加值,但销售收入规模仍较小,出于对其增长性的看好,市场愿意给予高估值。在此背景下,原有港交所上市规则已不适用新技术公司了。”她表示,新规会更加符合高科技公司的特性。
朱圆圆表示,18C制度并没有降低上市门槛。例如,在最低市值门槛上,未商业化公司是100亿港元,高于已商业化公司的60亿港元。因而18C规则的落脚点仍重在质量,为高质量的科技公司打开上市通道。
哪些企业将成为18C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朱圆圆认为,18C制度的推出,并非是存量改革,而是增量释放,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新兴科技公司里还未上市的公司,以及大型科技公司孵化的子公司。
业界对18C制度充满期待
新规让不少科技企业摩拳擦掌。“很多客户都对18C制度非常感兴趣,来咨询企业是否可以赴港上市。”某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合伙人邓浩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短期来看,新规实施初期,部分投资者采取较审慎和观望的态度。但长远来看,修订后的18C制度覆盖面更广,对企业、投资者都更具吸引力。
此外,未商业化的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后,二级市场投资者能否为其买单?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中小企业在香港IPO估值水平总体比较低,不过一些很有想象空间的赛道仍然值得期待。”
高盛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亦持有类似观点,他表示,现在港股估值跟2018年是不一样的,当时很多未盈利公司上市后拿到很高的估值。但从当前来看,美元的无风险利率已经到了4%,远高于2018年的水平。无风险利率的提高,预计也会在港股未盈利公司的估值压力中体现出来。
在邓浩然看来,18C制度的推出,是将寻找高增长潜力投资目标的海外资金与尚在高速发展阶段、对资金有迫切需求的优质特专科技公司进行对接。
邓浩然补充道,长远来看,相信18C制度有望缔造特专科技公司、投资者以及香港资本市场共赢的局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