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车焦点
领先车焦点 > 聚焦 > 完善研发支持政策,助力企业智能化改造提质增效

完善研发支持政策,助力企业智能化改造提质增效

编辑:柳暮雪   时间:2023-09-18 11:00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5142     

企业智能化改造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投资不可逆、高成本、高风险、回报期限不确定等特征,在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从事智能化改造而产生的技术创新投入通常低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水平。当前我国智能化改造以及创新产出存在着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持续能力仍有加强空间、关键突破有待进一步实现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相应政府支持政策来扶持企业从事智能化改造活动,帮助企业智能化改造提质增效。为了解决市场失灵、提升企业智能化改造水平,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各国政府普遍出台制定了相应的研发财政补贴和税收支持政策,以增强企业智能化改造意愿、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进程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以此帮助企业降低智能化改造和创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实践证明,补贴与减税政策有助于节约企业的现金流量,降低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成本,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约束。同时,企业收获补贴与减税政策红利能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提高企业智能化改造和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改造与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与产出。

政府研发补贴支持政策能有效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进而促进技术创新产出的增长;能够弥补市场失灵引发的交易成本,促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接近最优水平;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智能化改造以及研发成本、促进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并提高智能化改造和创新产出质量,提升了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水平、创新效率与创新绩效。且政府研发补贴支持政策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能有效帮助企业建立持续发展能力和长远的市场竞争优势,尤其是对规模较大企业的激励效应更加明显。

补贴和减税是国家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政策补贴工具,在政府支持政策中,减税支持通过将部分税款让渡给纳税人的形式,降低了资本、人才等智能化改造要素的投入价格,有利于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智能化改造活动,是政府对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的“事后扶持”,是对企业从事智能化改造的支出的补偿和费用的减免,其能有效降低企业智能化改造研发成本,对企业持续发展有着持续正向的积极效应。减税支持更为注重市场力量,且其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相对广泛,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企业从事智能化改造和创新活动带有一定的技术风险,增大了投资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减税通过价格机制传递给企业,引导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按照政府调控目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促使企业家更多地从事智能化改造和创新活动。采用“事后”税收优惠的方式降低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和创新成本,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从创新成本角度看,企业是否愿意智能化改造,取决于智能化改造能否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税收通过影响企业的经济报酬,进而影响对智能化改造投入的决策。对企业智能化改造支出的税前扣除、加速折旧、所得税优惠等减税政策支持,直接降低了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成本,从而激励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

补贴支持通常采用“事前扶持”原则。政府智能化改造研发补贴能够通过降低企业智能化改造以及技术创新成本有效地缓解企业由智能化改造而产生的创新成本压力,是影响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行为的重要方式。企业智能化改造与研发活动的风险性高于一般的创新活动,且投入回报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企业资金实力情况在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初期会产生大量的智能化改造、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成本,因此,缺乏外部资金支持和资金获取渠道成为企业从事智能化改造活动的“主障碍”。而通过政府智能化改造研发补贴的“事前扶持”则恰好能够缓解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初期的资金压力,拓宽企业获取智能化改造研发资金的渠道,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进行智能化改造的研发投入,降低企业从事智能化改造活动的创新风险,进而保证企业智能化改造的顺利进行。此外,政府通过实施补贴支持政策对企业智能化改造所需的技术创新的直接补贴可以通过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绩效产生良好的促进效应。

然而,由于受到认知局限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政府调控手段可能会出现“失灵”,尤其在智能化改造政策支持的效应发挥方面。智能化改造政策支持实质上表现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份不完全契约,双方均无法准确预知未来,两者之间也不存在第三方确保契约的有效执行,契约的不完全特质导致智能化改造政策支持实施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可能的寻租问题,政府智能化改造政策支持可能诱发企业逆向选择行为,为获得政策优惠而片面追求创新数量,有意迎合政府进行策略性智能化改造和创新,催生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泡沫”,进而扭曲了智能化改造政策支持原本设置的激励目标,使得政策执行结果与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寻租问题企业所释放的虚假信号很可能达到欺骗政策制定者的目的,进而削弱了智能化改造政策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违背智能化改造政策支持的初衷。

在实践中,由于政策制定方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即使企业通过虚假方式达到政策门槛,高昂的信息甄别成本极大阻碍了政府对虚假信息提供者的有效识别,导致智能化改造政策激励目标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当智能化改造支持政策能够给予企业更多的资源时,企业易于为获得政策资源而产生寻租活动。寻租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资源,不利于企业实质性智能化改造和创新的产出。加之,由于补贴和减税两种智能化改造政策支持在政策信息甄别和资源供给时序上存在差异,不同智能化改造政策支持对其影响自然也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形下,政府补贴支持会削弱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动机,企业通常会采取“转移风险”“搭便车”“出工不出力”的策略,尽可能地减少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减少突破性和破坏性创新等实质性创新产出,以此降低市场风险。

因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要努力打破“政府失灵”现象诱发企业“寻租”偏好瓶颈,真正意义上做到通过研发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少对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活动的行政审批事项,防止企业面临过度的行政干预和社会责任,惹来更多的“后顾之忧”。应当建立健全智能化改造研发信息获取制度,对企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的补贴需求作出精准的区分、判断和监管,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企业智能化改造与研发投入信息并且进行全过程的市场监管,防止政府在智能化改造补贴支持过程中出现偏离社会公平目标的情况。此外,地方政府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有选择性的补贴政策支持,在物质层面对企业智能化改造行为进行引导,有效释放产业调整和市场需求信号,形成明确导向,解决由于智能化改造活动的高度不确定性引起的企业和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带动企业从事智能化改造活动,充分发挥政府智能化改造研发补贴对企业从事智能化改造活动的激励作用。并结合地方实际,根据企业之间企业经营状况、智能化改造和创新规模等特征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企业智能化改造政府智能化改造研发支持补贴,稳健有序地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活动,提高企业研发投入,进而促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研发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作者:李坚飞 刘芗妍 刘海运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