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车焦点
领先车焦点 > 聚焦 > 医保国谈第7年:支持创新信号明显

医保国谈第7年:支持创新信号明显

编辑:兰心雪   时间:2024-11-01 21:09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7802     

10月30日,为期3天半的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正式收官。

今年共有162个通用名药品确认参加谈判/竞价,包括医保目录外117种和目录内45种。据经济观察报统计,2022年、2023年,参与谈判/竞价的目录外品种数量分别为147个、143个。从目录外参加谈判/竞价的药品数量来看,今年的医保谈判压力似乎没那么大。

但9月19日,国家医保局针对今年通过医保谈判形式审查品种的企业开了一场沟通会,在会上提及,今年国家医保谈判综合审评过评率不足50%。一位参加医保谈判的企业代表认为,综合审评毙掉的药很多,所以正式谈判的目录外品种反而少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医保局在10月24日发布了一则消息,称医保谈判对创新药支持成效显著。业内认为,在正式谈判前夕释放对创新药的支持信号,无论最后的谈判结果如何,支持的态度是很明显的。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工作安排,预计11月份公布谈判结果,新版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更从容的谈判

今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第7年对医保药品目录进行调整,在一年一调的状态下,过去6年,国家医保已经累计新调入药品744种。

多位参与谈判的企业代表告诉经济观察报,相比前几年,现在的医保谈判规则已经非常清晰,谈判双方也都对流程很熟悉,大家都更从容。

这种从容从谈判现场也可见一斑:现场外等候的药企人士少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场外交流也少了,企业代表候场谈判时的神情也更加松弛。显然,医保谈判已经是常态化的动作了。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今年的医保谈判和往年一样,由全国各地遴选的25名医保部门的谈判专家,分成5个小组进行谈判。每一个谈判品种可以有3个企业代表入场,每个品种谈判时间为30分钟,大多数品种采取的是比价磋商的谈判方式,即由国家医保局先确定医保支付预期价,企业有两次报价机会,若两次报价都比医保局给出的意向价格高15%,则出局。

但事实上,有些产品的谈判时间会延长,一位参加了谈判的药企人士表示,因为企业和医保局都不愿意放弃。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首日谈判集中在麻醉、镇痛、精神类药物等领域,第二天主要聚焦肿瘤药物和糖尿病类药物,第三天主要是肿瘤药物和中成药,最后半天则主要是非独家的竞价品种。跟往年的品种排布相似,复杂的、难谈的往后放。

从具体的药品来看,包括康方生物的双抗、恒瑞医药(600276.SH)的奥特康唑胶囊、云顶新耀(01952.HK)的布地奈德肠溶胶囊、信达生物(01801.HK)的托莱西单抗注射液、诺华制药的英克司兰纳注射液和奥法妥木单抗注射液、人福医药(600079.SH)的氯巴占片、百奥泰(688177.SH)的枸橼酸倍维巴肽注射液等都参加了医保谈判。

到场的药企代表,包括康方生物董事长夏瑜、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黄彬、百时美施贵宝政府事务副总裁邓阅昕、绿叶制药首席商务官梁怡、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先声药业(02096.HK)副总裁陆剑雪、信达生物全职顾问周云曙等。其中多位是谈判老手,如黄彬与邓阅昕,两人此前均有灵魂砍价系列视频广为传播。

经济观察报向多家企业了解到,今年的谈判规则较往年并无太大变化,但行业内对谈判结果都更加紧张,因为有多个应该简易续约的药品因占用医保基金多,今年必须重新坐上谈判桌,这是进一步降价的明确信号。

根据医保局公布的规则,目录内需要重新谈判的药品,一是因为新增加了适应证,但更可能的原因是药品的销售超预期,也就是进入医保目录后药品快速放量,医保基金实际支出超过此前企业预估的200%,这时候就必须重新谈判。这部分产品在参加谈判/竞价的目录内45种药品内。

强调支持创新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在坚持保基本的前提下,通过及时将创新药以合理价格纳入目录,并支持加快临床应用等方式,支持创新药发展。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通过谈判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105个药品,前三季度惠及797.8万人次,9月份药品销售额是1月份的7倍。6年来,谈判新增的446个药品,协议期内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3400亿元,惠及8亿人次,带动相关药品销售总额近5000亿元。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公立医院采购的药品中,目录内药品采购金额占比已超90%。

这些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创新药。在正式谈判前发布这组数据,是国家医保局在清晰表明支持创新的态度。

毫无疑问,对中国的创新药来说,进医保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医保基金的定位是保基本,而创新药因为临床价值高往往价格也高。

事实上,跟此前几年灵魂砍价的主旋律相比,2023年的主旋律就已经变成支持医药创新。很明显的变化是,既没有体现谈判代表和企业分毫必争的灵魂砍价小视频刷屏,也不再强调谈判代表如何通过谈判技巧引导企业报出更低的价格。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目录管理处负责人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医保谈判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可能是作为医保方,需要在参保群众的用药需求、医保基金的可承受能力和支持药物的创新发展上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在坚守保基本定位的前提下,更好支持医药创新发展。对此,国家医保局不断健全完善医保药品评价机制,特别是创新药评价,统筹考虑上述三方面因素,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目录谈判准入工作。

事实上,前述9月19日会议释放的主要信号是,医保基金收支压力吃紧,今年的医保谈判对目录外品种的创新性要求更高。

一位接近专家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临床数据是否支撑有效性、安全性的判断,有无循证医学证据,这些是临床专家和药学专家主要考虑因素,年治疗费用等价格因素主要是药经专家和医保方考虑因素,如果说企业感觉到今年强调创新性,那他们体会得很对。

业内一直流传,医保谈判的潜在规则是50万元不谈,30万元不进,即年治疗费用超过50万元的品种没有机会上谈判桌,年治疗费用超过30万元的品种没有机会进入医保目录。以往只有极少数年治疗费用超过50万元的品种进入医保谈判环节且谈判成功,如个别罕见病药物。

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也进一步明确了对医药创新的全方位支持。2024年的国家医保谈判,也是《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后的首次国家医保谈判。

多家药企人士表示,今年的总体感受还是基金比较紧张,对于今年能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的创新药数量,还是要看最后的结果。他们也期待,除了医保,创新药的支付问题能有更多解决路径,比如发展商业健康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