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商用车爆发引发变革,传统车企如何有效应对轻卡重卡行业变局?
2025 年 2 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到 5.06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184%,其增速显著超越商用车整体增速。从渗透率来看,2 月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 11.3% 提升至 19%,飙升了 8 个百分点。尽管 2 月的同比快速增长受春节因素影响,但新能源商用车发展迅猛的态势依旧清晰可见。
分板块来看,商用车重点关注轻商和重卡。在轻商领域,2025 年 1 - 2 月渗透率高于 2024 年(增长 46.3%),其中中面渗透率已超 90%,这表明面系中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已接近尾声,新能源面系市场从蓝海转向红海。卡系方面,得益于 B 端运营以及在城际配送中的显著优势,轻卡未来将成为主要增长板块;重卡当前渗透率快速提升,虽仍处于新能源化初期探索阶段,但因享受国家政策红利,且公路运输在我国物流业占据主导地位,重卡作为公路运输的主要载体,新能源化潜力巨大。
在轻商范畴,面包车系中五菱 “霸主地位” 显著,而轻卡领域比亚迪开始崭露头角。2 月,新能源物流车市场销量猛增至 37031 辆,同比增长 173%,环比增长 101.8%。2025 年 1 - 2 月累计销量 55382 辆,同比增长 74.3%,显示出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细分结构中,中面市场份额占比 32.9%,轻卡占 20%,卡系车整体占 41.6%,成为市场关键支撑。面系里五菱扬光在中面市场独占鳌头,长安睿行 EM60 称霸微面;卡系中比亚迪 T5 市占率冲进前四,远程星享 F1E 在微卡领域表现突出。
面包车系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常被视为交叉乘用车,因其空间大、座位多,可拉货载人,成为当前新能源化程度最高的商用车车型。像 6 方、7 方的中面,新能源渗透率超 90%,还可细分为 “盲窗版” 和 “明窗版”。近两年热门的 “明窗版” 有诸多优势:保险方面,可购买非营运险,大幅降低保险费用;能享受国家政策补贴,如置换补贴或当地购车券等;金融贷款利率也较低。在燃油时代,五菱在面包车自用市场表现出色,年销量可达 30 - 40 万。但在新能源时代,随着一二线城市城配专职司机增多,自用配送模式正从分散、低效向集中化、规模化、平台化转变。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面包车也不再是新的增长点,这里对微 / 小卡需求更为集中。
微 / 小卡主要市场在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如宁夏、甘肃等地。受欢迎的长度多为 3 米 7、3 米 8,分单胎和双胎,营运用车多选择双胎以应对不同货物。轻卡多用于城市配送,灵活性和操控性佳;6 米 8 适用于中长途运输,载货量大;7 米 6 的高栏车常用于大型货物运输。4 米 2 车型以 B 端客户为主,对车辆品牌选择影响大,当前电池电量对市场选择影响更突出。4 米 2 车型主要有三类客户:城市配送的快递类,起初多为低于 90 度电产品,后因电池成本下降及开拓市场需求,大电量产品成为主流;城市内 B 端配送,多用 100 度电左右电池,行驶里程稍长,但跨城不足,且 B 端业务存在账期长等问题,多由平台运营;跨城配送可拼单,盈利高,对续航要求超 300 公里。轻卡市场竞争激烈,2 月销量 7391 辆,同比增长 225.5%,持续高位增长,广东、河南、浙江销量领先,深圳、广州、郑州城市销量前三。比亚迪自 1 月进入轻卡市场 TOP5 后,2 月继续发力。远程商用车稳坐销冠,北汽福田、陕汽集团紧随其后,比亚迪位列第 6,同比增长 373.8%,旗下比亚迪 T5 以出色续航和载货性能获物流企业认可,正改变轻卡市场竞争格局,传统油车企业也在新能源领域加大投入。
新能源重卡是今年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市场格局尚未定型。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主要是牵引车和自卸车,多应用于固定场景。由于技术、资金等准入门槛高,更能体现企业综合实力,是商用车企业竞争的关键突破领域。尽管交通部倡导 “公铁联运”“公水联运”,但公路运输仍是物流大头,重卡新能源化潜力巨大。目前重卡新能源化处于初期,享受政策红利,但面临天然气重卡竞争,气价下降后天然气重卡经济性优势明显。所以,新能源重卡未来核心在于突破核心技术,降低 TCO 车辆总使用成本以获客户认可。2 月新能源重卡销量 8216 辆,同比增长 298.83%,三一、徐工、重汽位居前三。比亚迪新能源重卡战略回归,2025 年 4 月将在第八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上重磅发布 Q3 纯电牵引车及专用车系列,凭借 20 年技术沉淀和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重新定义新能源重卡价值标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